开云官网靠谱吗全国服务热线:

18953388586

通用配件

陈独秀如何将《新青年》一步步从“青铜”变“王者”?

时间: 2023-11-20 12:44:18

作者: 开云官网靠谱吗

   详细介绍

  《新青年》杂志一开始并不是非常有名的杂志,它是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青铜”变成了尽人皆知的“王者”,这样的一个过程是艰辛困难的,但所得到的结果是成功的。

  陈独秀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创刊词——《敬告青年》中对新时代青年提出了六项标准,详细的细节内容大意如下:要求自由、进步、进取,排除奴隶性、保守性、退隐性,主张走向世界,而非闭关锁国,主张科学,而非以想象的方式来进行发展,得到进步。

  ,希望中国青年人拥有自由、民主、进步的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振兴中华的愿望,寄厚望于青年人。

  主席曾评价陈独秀:“南陈北李,建党丰功。”但在他的人生后期中,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错误。他在历史上是毁誉相参的人物,毋庸置疑的是,陈独秀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他是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在建党之初,是国内的启蒙先驱者。他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并将其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陈独秀令《新青年》在中国历史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1914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社会格局动荡不安,虽说中国远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心,但这次战争让不少有识之士如梦初醒。

  国内“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的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在他看来中国搞政治革命前途渺茫,

  经过不懈的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陈独秀主编创办《青年杂志》。为维护国家尊严与安全,为了不重蹈被侵略的道路,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正确地引导青年的思想与精神。陈独秀在1915年9月15日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办月刊,开启自己

  陈独秀在开始创办《青年杂志》后,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吸引大家关注,渴望开启青年之智,使青年人明白对于社会的重大责任与义务,同时也表现出了他自己对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但此时的他名气不足以吸引更加多的人来关注一个新杂志的发展,《青年杂志》虽发刊但影响并不大。

  在《敬告青年》一文的开篇中,陈独秀以激情洋溢的语言赞扬了青年人的生机与活力,并期望青年一代能明白对社会和国家的重大责任。也说明了青年之所以称之为青年,并不在于生理年龄,而是思想与心理的年轻。

  在文章中猛烈抨击了旧文学、旧政治、旧伦理,试图唤醒国民独立的人格,破除儒家道德礼仪的束缚。以此也树立了《新青年》杂志的发展趋势。此篇文章对之后的新文化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也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在1916年,《青年杂志》自第二卷起正式被更名为《新青年》,自此《新青年》杂志成为反封建和鼓吹民主革命的中心刊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在了思想发展的前端。

  《新青年》一开始就用“民主”和“科学”与“尊孔复古”的反动思潮进行了对抗,以先进、科学的思想吸引了有进步、自由思想的青年人,决心用“民主”和“科学”改变中国社会现状,主要从思想上进行彻底地改变。从此,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917年,陈独秀赴往北京大学担任职务,《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也跟随他去往了北京。

  在北京这个人才聚集之地,《新青年》杂志吸引了更多的有识之士去参加了,被吸纳的人才有钱玄同(连续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儿子是钱三强)、高一涵(与李大钊同办《晨报》)、胡适、李大钊、沈尹默(“北大三沈”之一,别号鬼谷子)等等,他们都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辑者,轮流主编杂志。

  吸纳了这么多的有名的才子,他们无疑为《新青年》杂志注入了强大力量,发挥着“名人效应”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去阅读杂志,为《新青年》增添了更多的受众。

  在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新青年》杂志发挥了重大作用。两位中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的文章发布,更使《新青年》杂志在中国文坛的发展呈现欣欣向荣之景象。

  先是刊载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紧随其后陈独秀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他在《文学革命论》中极力主张推翻旧文化中陈腐、阿谀和艰涩迂晦的文学成分,主张建设平易抒情、新鲜立诚和明晰通俗的文学内容,陈独秀与《新青年》对推动文学革命运动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这两篇文章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在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思想影响下,将《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在全国迅速引爆了一场思想革命之潮。随后,在《新青年》刊登文章的名人接踵而至,为杂志增添了“名人效应”。

  5月15日,周树人以笔名“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狂人日记》。《狂人日记》在

  以狂人之口诉说中国陈腐愚昧的封建旧礼教是“吃人的礼教”,极大地冲击了人类对于封建礼教的认识,对当时中国的文坛也产生了巨大的震撼。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运动,革命获得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中国,中国见识到了革命的成功,想要效仿十月革命的胜利,

  其中,李大钊就深受鼓舞与启发,在同年的11月15日,他就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将布尔什维主义在俄国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向世界宣告,并希望这个胜利的成果和过程能让更多的人接受和被鼓舞。李大钊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也能从此处看出,《新青年》为广大知识分子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思想革命的风潮快速袭来,让大多数的人都涌在了这场思想革命的浪潮之中,同时也扩大了《新青年》的发展范围。

  在《新青年》的发展过程中,开始并不顺利。陈独秀因有过办报经验,主张加大杂志宣传力度,在《新青年》杂志中开通“读者栏”一项内容。由以吸引读者参与活动,增加《新青年》的受众。

  1919年1月15日,《新青年》杂志刊载了陈独秀的《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一文。文章中明确体现了陈独秀自身的精神主张,绝对拥护“德先生”(民主,Democracy)与“赛先生”(科学,Science),对封建礼教主张进行强烈打击、坚决反抗。

  文章中也有提到,《新青年》杂志也被部分人(守旧派恪守旧礼仪、旧道德,不肯接受新思想)所不能接受,把《新青年》看作是一种邪说,是一个异端。

  但在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一大批北大学者的极力支持下,《新青年》杂志的发展如火如荼地开展,很快就成为了

  在1922年又经休刊。于1923年6月《新青年》杂志又改为季刊,成为中央正式对外发布核心理论的中心刊物。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又再次停刊。后期的《新青年》杂志内容主要为介绍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五四运动爆发后,陈独秀因故被捕,《新青年》被迫停刊5个月。经过多方营救才被解救出来。陈独秀出狱后,收回《新青年》杂志的编辑权,仍改为由陈独秀一人主编。

  1921年2月11日,上海《新青年》杂志社被法国巡捕房以“言辞激烈”借口,将杂志社强行封闭。

  《新青年》杂志虽在一开始仅是陈独秀创办的一个“普通刊物”,但它后来吸纳了更多的知识力量,经过了时代的洗礼,与人民和国家一同成长,成为影响一代人的“名刊”。